
當初,郭台銘以母親標會的十萬元新台幣與十名員工成立「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」,從黑白電視機旋鈕製造起家。1981年,鴻海成功開發連接器產品,轉型生產個人電腦「連接器」(connector)。1982年改名「鴻海精密工業有限公司」。
自行創業的郭台銘也鼓勵年輕人創業。談到青年人創業,郭台銘表示,光是有錢,不能幫助青年人成功,青年人個人有過去的經歷很重要。青年人也需要機遇,自己也要堅持。
郭台銘說,他創業前五年,經常拿兩個板凳加一本電話簿,直接睡在工廠裡,為了搶到美國大廠的訂單,在美國自己開車跑遍32州,每天住12美元一天的旅館。
他強調員工要用對性格、位置和產業,鴻海內部定期召開三用人才群英會,先從內部創業做起。只要人在台灣,每天晚上他會召開群英會,選擇6位有創意的年輕人報告創業的經驗,鴻海會提供相關的支持,協助內部創業。
郭台銘規定鴻海內部創業員工要念3本書:
1.關鍵時刻
“關鍵時刻”是一系列簡單又超級實用的抓住客戶、贏得利潤的方法,已經成為IBM、通用汽車、麥當勞、聯想集團等世界名企的培訓課程,本書也被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尊為培訓聖經。
2.內部創業
3.第五項修練
他表示,內部創業成功比例很小,出去創業也要冒很多風險,創業者要有所堅持。
他回憶有一年,他帶著全家到黃石公園玩,原本女兒最喜歡的遊戲就是餵鴿子,但那一次卻忽然看見停止餵食鴿子的警告標示,詢問之下,管理員才告訴他,公園裡的鴿子因長期被餵食,失去自己覓食的能力,前年冬天一場大雪後因遊客減少,沒人餵食,竟然全都死了。
郭台銘因此有了另一番體悟,現在就算是自己的兒子,也沒有給他一毛錢,只有給他一個機會,讓他自己去闖出一番事業。
他建議年輕人創業一定要接受失敗。失敗越多,學習到的經驗越多。經驗只有四個字,就是時間加上金錢。沒有經驗就無法做出判斷。年輕人早點接觸外界,早點創業,堅持自己的理想,做事情要有興趣,創業之路可以更長遠。
對郭台銘的創業之路有興趣的讀者,可以參考以下書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