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神巴菲特愛看書的習慣是舉世聞名。
巴菲特曾經說過,「我什麼都讀,企業年報、傳記、歷史書、每天5份報紙,在飛機上,我會閱讀椅背後的安全指南。閱讀是很重要的!這麼多年來,是閱讀讓我致富。」
有次巴菲特到哥倫比亞大學演講,有位大學生問:「我想把投資當成我的事業,我該做什麼準備?」巴菲特想了一下,從隨身的公事包中拿出一疊財務報表文件,回答:「每天讀500頁像這樣的文件。」
他接著說:「這就是知識的運作方式。它像複利一樣積累。你們所有人都能做到,但用對方法的人卻不多。」
此外,巴菲特多年的好夥伴查理.蒙格(Charles Munger)也很喜歡閱讀,他曾說:「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(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)沒有不每天閱讀的——沒有,一個都沒有。
華倫讀書之多,我讀書之多,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。我的孩子們都笑我,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。」
如果說世界上最頂級的有錢人都表明,是閱讀讓他們致富,那我們這些「還不知道該怎麼變有錢的人」是不是可以效仿他們,靠閱讀變有錢呢?

英國的職業自行車運動已經長達110年,沒有一位英國選手在這項賽事中奪冠。
事實上,英國自行車選手的表現之差,讓歐洲一家知名單車製造商拒絕販賣商品給英國團隊。
2003年,英國自行車協會為了扭轉這種情況,雇用了一位厲害的角色:戴夫.布萊爾斯福德,成為英國國家隊教練。
布萊爾斯福德跟他的團隊開始進行小調整:
重新設計單車坐墊,使其更為舒適;
在輪胎上塗抹酒精,增加抓地力;
要求選手穿上電熱式緊身褲,讓肌肉在騎車時維持理想溫度;使用生物反饋感應器監控每個選手對不同訓練的反應;
在風洞測試不同的布料,讓室外比賽的選手換穿室內比賽服,因為那更輕,也更符合空氣力學。
然而,他們並未止步於此。布萊爾斯福德跟他的團隊繼續在被忽略、未被料想到之處尋求百分之一的改善:
測試不同的按摩油,看哪種能讓肌肉最快恢復;
雇請一名外科醫師來教導選手如何洗手,以減少感冒的機率;
為每個選手找出能帶來最佳睡眠品質的枕頭與床墊;
為每個選手找出能帶來最佳睡眠品質的枕頭與床墊;
他們甚至把後勤卡車的內壁漆成純白,以便察覺到往往會被看漏的細小塵埃,避免其影響到精確調校過的比賽用車。
當數百個這類微小的改善累積起來,成果來得比所有人的預想都快。
布萊爾斯福德接掌之後短短五年,英國自行車隊就在二○○八年的北京奧運稱霸公路賽與場地賽項目,拿下六成的金牌,驚天動地。四年之後,當奧運移師倫敦,他們再次提升水平,創下九項奧運紀錄與七項世界紀錄。
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?那些乍看之下似乎頂多只能帶來些許不同的細微改變,如何能讓一群原本很普通的運動員變成世界冠軍?小小的改善為什麼可以累積成如此非凡的成果?
你又可以怎麼把這套方法複製到自己的人生中?
多數人認為,若要得到人生中想要的事物,最好的方法就是設定可行的確切目標。
多年來,我也以這樣設定目標。在學校要取得什麼成績、在健身房要舉多少重量、在生意上要賺多少錢,我為這些事情設立了目標。到頭來,我發現成果與我設定的目標沒有太大關係,卻與我遵循的系統息息相關。
系統與目標有何不同?
目標是你想要達到的成果,而系統是讓你達到那些成果的過程。
- 教練的目標可能是拿下冠軍,系統則是徵募球員、管理助理教練及帶隊練球的方式。
- 上班族的目標可能是擁有自己的事業,系統則是發現利基、雇用員工及銷售的方式。
- 讀者的目標或許像巴菲特一樣將知識變成財富,系統則是從微小的改變,累積書中的知識,找到投資標的。
舉個真實的例子,《我用菜市場理財法,從月光族變富媽媽》的作者,原是個國文老師,對投資理財一竅不通,從改變記帳的習慣做起,又大量閱讀投資的書籍。
她在書中這麼說:「我讀了許多投資書,包括《彼得林區選股戰略》、《價值的魔法》、《歐尼爾投資的24堂課》、《智慧型股票投資人》,以我的理解力,有些似懂非懂。
其中,影響我最大的是《巴菲特選股神功》,我學到選股要看ROE。投資不是盯著「利潤」就好,要看「用錢的效率」──是不是把錢花在刀口上,能不能長期經營、用錢滾錢。」
其中,影響我最大的是《巴菲特選股神功》,我學到選股要看ROE。投資不是盯著「利潤」就好,要看「用錢的效率」──是不是把錢花在刀口上,能不能長期經營、用錢滾錢。」
後來她學會活用巴菲特投資概念,百萬小資本以等比級數暴增到數千萬。
國文老師身家暴漲五千萬的竅門是,她找到了自己的系統!
有趣的問題來了:如果徹底無視目標,只關注系統,還能成功嗎?如果完全不管賺多少錢的目標,只在乎每天的記帳,還能得到成果嗎?
我想,答案是肯定的。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,不是你的目標,而是你的系統。
從自然界中看到的實例是,栽種 4 年的竹子,地表僅生長 3 公分。因為前4年竹子在地底衍生廣大的根系,自第 5 年開始,每天會以 30 公分的速度瘋長,在六週的時間內,可達 15 公尺。
下面的書單會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系統。
下面的書單會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系統。
巴菲特如何將知識變成財富?
把巴菲特自己的話說白一點,就是讀很多相關的書籍,其中包括財務報表,大量閱讀之後,資訊解讀出來變成知識,知識像複利一樣累積,然後再運用在投資上。
當然巴菲特也提到,讀書這件事每個人都做得到,然而卻很少人能掌握方法,因此本文推薦下面這幾本書,可以有效的幫助大家像巴菲特一樣解讀資訊,進而將知識變成財富。
讀完這些推薦書單,雖然不會馬上變首富,但幾個月、甚至幾年下來,就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。
如同雅各.里斯說的話:「當一切努力看似無用,我會去看石匠敲打石頭。可能敲了一百下,石頭上連一條裂縫都沒有,但就在第一百零一下,石頭斷裂為兩半。然後我了解到,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,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。」
以下就是【知識變現推薦書單】:
本書教你聚焦於整體系統,而非單一目標。原子習慣指的是微小的改變、微不足道的增長、百分之一的改善。如同原子是分子的組成單元,原子習慣是建構非凡成果的元件。
史考特的方法是有效的。遵循他在書中陳述的技巧,我得以建立一份寫作事業、開創一門成功生意,以及最後寫出一本《紐約時報》排行榜暢銷書《原子習慣》,這本書正是圍繞著超速學習過程的多年努力,所獲致的成果。」
逆轉人生的最短捷徑就是讀書!
因為你的煩惱與問題全都是前人的經驗,所以一定有某本書寫著解決之道。雖然讀書很好,但現代人太忙,所以我們需要「高速閱讀法」。
針對一個主題讀七本書,你就會掌握主題一定程度的知識。假設現有的知識存量為零,讀完七本,就能了解該主題的全貌,找出最適合你的解決方案。
假設你的問題是「健康」。走進書店,會看到飲食、運動、睡眠、營養補充品這類相關的健康書籍。
只翻閱其中一本,你不知道書中的方法是否真的有助你的健康。因為提供判斷的資料太少。但是當你讀了七本,你就會發現健康之道的共通點,也會知道對你有幫助的方法。
金融不只是工具,更是思維模式。
從金融角度來看世界,你會發現習俗、文化、婚姻、財富與投資的邏輯真相,在資訊焦慮的年代,你就是看透一切的明白人!
學會讀書,你的人生會越來越值錢!
學會閱讀要領:
- 一週消化1本書,一年精讀52本,掌握方法。
- 600頁濃縮到50分鐘,抓取核心,為自己節省時間。
- 教你在書中找到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。
你買了一本書,就像是買了一項資產,和你付錢買衣服或家具是一樣的。但是就一本書來說,付錢購買的動作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而已。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,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的一部分才行,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將書的內容寫下來。